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党史百年 » 党史故事汇 » 正文

陈丕秀千里走河南

 

 

       1939年,刚刚入党不久的陈丕秀,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筹办合作社。这是响应边区政府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的号召,是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有力举措。

       陈丕秀,这个出身陕北靖边的汉子,在一无资金、二无货物的情况下,欣然走马上任,出任合作社主任,撑起了这个一穷二白的摊子。正如他所想并坚持的那样,为群众谋福利,再困难也要上,天大的困难也要上。没有钱,怎么办?陈丕秀说:“从县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再动员广大群众入股,就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县领导的支持下,一声令下,立时筹集资金300万边币。没有货怎么办?陈丕秀带上购货资金,找到了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得到首长对独立办社的支持,超额从边区供销社提回了货物。经过艰辛的努力,一个为老百姓服务的新兴合作社开张了。货真价实,物美价廉,一传十,十传百,前来购货的人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合作社终于走上正轨,日益发展壮大起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入股的人愈来愈多,购货的人争先恐后,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尤其是布匹、日用杂货等物品光靠边区的生产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需要。

       人们穿不上衣服来找陈丕秀,没有生活用品也来找陈丕秀······陈丕秀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这个合作社是他一手建起来的,绝不能砸在他的手里,而且:“满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就是我们的职责,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就等于失职。”凿凿之言犹在耳边,群众的困难一直沉甸甸地挂在心头。但陈丕秀也不是神仙,没法凭空变出货品来。不过对他而言,困难越大,战胜困难的决心也就越大。没有办法,就想办法。这时的陈丕秀,心里只有“为人民谋福利”这一个想法。诸多的考虑,诸多的危险,都已无足轻重。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到国民党统治区的河南采购货物!

       不错,日用杂货和布匹,都可以大量地从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里购买并运回,但前提是要经过重重关卡,突破严密的封锁线,这期间的艰难,用“刀山火海”形容也不为过。这是一项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的任务。因为,当时的国共关系比较紧张,短兵相见的生死斗争事件并不罕见。

       1941年6月23日,陈丕秀瞒着家里的老母亲,带着合作社的干部等一行五人化装成羊贩子,赶着七百余只羊,向着河南出发。他们从边区的吴起镇出发,沿着洛河南下,途经富县、洛川、黄陵,长途跋涉,千里走河南。

       一路关卡林立,遭遇重重:张村驿,陈丕秀拿钱买路,搬出很多东西及烟酒,驻军团长见财心喜,开出通行证,又写下一封合伙做生意(卖羊)的信件,陈丕秀靠着这个“护身符”,畅通无阻;洛川境内,陈丕秀巧施妙计,引开守军士兵,转移羊群入山,钻山路绕洛川城南下;隆坊村,陈丕秀被当地守军扣住,他冷静应对,借张村驿驻军团长的信件唬住审讯他的排长,从容离去······

       历尽艰辛,陈丕秀一行终于到了河南,他们向遇到的乡亲们积极宣传着共产党、毛主席如何领导穷人翻身闹革命,宣传着打日本救中国、人民不当亡国奴的道理,宣传着全国一定要解放,人民一定要翻身,将来都是国家的主人······希望的火种就这样悄然撒下,他们相信,燎原之势必然形成。

       几天后,陈丕秀率领众人将在洛阳城买的七十多匹布和一大批日用杂货,一一打包装车后,踏上了归途。此时,大家的心情是轻松而愉悦的,任务完成,又有路条子在手,相信很快就可以一路顺利地回家了。但陈丕秀不这么想,他的心里还有担忧,只要一日没有返回边区,就绝不能有一丝松懈。

       到了麻桐子,眼看就快进入解放区时,果然如陈丕秀担忧的那样,最大的困难出现了:到解放区要经过封锁线,麻桐子是唯一能走牲畜的要道,这里驻有国民党一个营的兵力,周围森林茂密,渡口设有哨所,哨兵轮流看守桥头,这条通往解放区的咽喉要道被担任封锁边区任务的国民党军队牢牢把守着。

       晚上,陈丕秀安排众人将牲畜和货物隐藏在树林里,然后带领大家轻手轻脚,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哨兵处,当场将三个哨兵击毙。他自己又迅速抢到哨所里,收起哨所的枪支,配合冲进来的人将两个熟睡的守兵捆起来。一切进行得干净利落。拂晓,守军追赶时,早已不见了陈丕秀等人的踪影。

       陈丕秀千里从河南采购回来,其壮举一时传为盛谈,毛主席亲口称赞道:“陈丕秀同志为边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陈丕秀下河南》也被编成节目参加了文艺演出。陈丕秀购回的货物解了人们的燃眉之需,边区群众拿着鸡蛋,提着羊肉,前来慰劳和看望陈丕秀,都被他一一谢绝。因为在陈丕秀的心里,想法一直很简单,为人民服务,这是应该的。群众感动不已,交口称赞:“老陈是咱百姓的贴心人,人民的好主任啊!(声源来自必赢766net手机版广播站冯璐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