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北京城,向西100多公里,顺着一条奔流的小溪,就可以到达群山环抱中的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70多年前,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这个山窝窝唱响,从此传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
1943年秋天的一天,19岁的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成员曹火星和战友来到霞云岭,他们“以文艺为武器,宣传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动员人民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白天演出,夜晚创作”。
时值抗日战争的第六个年头,也是战略相持最为困难的时期。国民党专制独裁、消极抗日的政策,为抗战局势又蒙上了一层阴影。然而就在这本不起眼的山间村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扎根壮大,建立起平西根据地,先后开展民主建政和减租减息工作。
沉思于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感染于当地群众火热的抗日斗争,满怀救国激情的曹火星,在村中驻地西中堂庙,就着马蹄灯,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一气呵成创作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成歌的那个秋日拂晓,当疲惫而兴奋的曹火星推开房门,正巧遇见前方空地上嬉戏玩耍的8名儿童团员。
“曹火星喊我们,说要教我们唱歌。他唱,我们跟着哼。”当年14岁的堂上村村民李万代回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从此在中国大地上唱响。
伴随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浩荡进程,这首歌的歌词也不断变化。
创作之初,歌词中有一句 “坚持抗战六年多”,传唱至1943年,被群众自发改为 “坚持抗战七年多”,最终定格在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的胜利之时 。
除了歌词,歌曲名称改变的背后,也不乏掌故。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回忆,1950年,毛泽东主席听到女儿李讷唱这首歌后, 亲自在“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001年6月初,李讷对这一说法予以肯定,说“确有此事”。
73载传唱不衰的背后,是激昂旋律唱出了人民心声,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代代传承。
“我写这首歌是动了感情的。”曹火星曾在回忆录中写到,“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抗战,搞民主建设,使人民当家做主,搞土改发展生产,给人民改善生活……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是我亲眼所见。人民的抗战积极性,对党的深情,我有亲身体会。”
“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职责是什么?”“中华民族的光明和前途在哪里?”——曹火星的追问在霞云岭得到答案。
而今,这方红色沃土,再一次成为人们回溯信仰追求的胜地。建党95周年之际,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广泛开展,一批又一批新老党员来到霞云岭堂上村,在依山而塑的960平方米党旗见证下,举行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声源来自必赢766net手机版广播站何耀洋)